RESET

學測成績已經公佈,跟預期的沒有差距太多。心情平靜,不知道是放棄了?之前對過答案知道錯幾題?或者是什麼都不敢想。

級分就不直接打出來了,真的有興趣應該找得到。
國文(頂標)
英文(頂標)
數學(前標)
社會(頂標)
自然(前標)
總級分(頂標)
雖然是「頂標」,但有些是剛好到頂標的級分。這樣的成績國立大學可以嗎?我不敢確定。雖然是「頂標」,但其實在頂標的人非常非常多,如果想要頂尖,那又是一回事。

以目前的成績,也許有些科系第一階段可以擠進去,但也不代表第二階段可以錄取,這樣的例子每年屢見不鮮。在探討興趣、篩選倍率和甄試項目等變數,就算取得高分都不能保證錄取,何況是第一階段剛好擠入的人?

也許最後可以擠進國立大學,但我對自己的要求只有如此而已嗎?回頭看學測的準備,我認為不夠認真。如果要顧及別人的眼光的話,所謂「有名的高中」出來的學生,除了國立大學,更要頂尖。當然拼高中時的作法跟考大學可能不一樣,別人的觀點也未必合宜,但其中的平衡點,是自己現在要探尋的。

至於選系的問題,就算現在不省思,未來指考填寫志願卡的時候也會碰到。興趣量表當然做過了,但多少會受到主觀認知而影響結果。這個科系真的適合我嗎?我所不喜歡的真的就做不到嗎?就如同站在交叉路口躊躇不前,深怕會走錯路。但如果這條路走錯了,另一條就不會錯嗎?

大學所上的科系雖然未必與實際就業的工作相同,但仍有所影響。先聲明,底下不是貶低特定科系(裡面不乏有我想填寫的)。政治系出來能做什麼?一般可能想到的是評論家或是政治人物。(雖然我覺得政治在台灣被政客玩臭了);哲學系一時間也想不到未來能做的;日文系除了專精日文,還要跨領域學習,那如果其他科系選修日文是否比較吃香?(當然日文系還包括日本文化)至於第二類組我比較不了解,但如果不是從是開發,也許就是高科技的「勞工」?

就算我對一些科系有興趣,但現實面是他們可以吃飯嗎?會不會滿腔熱血一頭栽入,卻發現在社會上沒有棲身之所。也有一種說法是除了自己的主修,還要去自己探討其他領域,而大學本身就算不是頂尖,也是有一片天的機會。

說法真多,路也真多條,但沒有動力和信心毅然決然走上去。昨天放學的時候遇到一年級同班的同學,跟他聊了一下,他提醒我要自己想清楚、想清楚怎麼做,要改變的話就要下定決心。不過我還是沒有當機立斷的衝勁,因為當他問我是否要馬上去圖書館讀書時,我感到猶豫。

沒有動力、沒有主見,因而不願意讓自己去嘗試,可能是現在的問題。

目前看了幾個科系,但真正最想去的大概也只有那幾個,如果有上當然最好。不過我想學測只是bonus,真正要準備的,是指考。

累了嗎?聽首歌吧!(喔,張爸梗算是老梗了)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