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還活著

是的,我又上來講廢話了。不過不同的是,這次隔了將近2個月。

算起來還蠻扯的,畢竟發文密度降到這種程度,大概只有考高中的那段時間可以相比。不過說真的過了這兩個月,真的在忙嗎?我想也未必。很長一段時間,還是掛著Twitter、Plurk和Facebook三個社群網站,並不時在上面發文。我一直覺得微網誌是不能取代網誌的,但不可否任,這一段時間都沒有花心思在網誌上,而是一直盯著社群網站的更新。一邊看著他人的更新,與其說了解到大家在做什麼,倒不如說產生一種自己沒有跟他人生活脫節的錯覺吧!

這2個月內,除了打混摸魚之外,還花了不少時間參加系上的活動。其中包括了迎新宿營、院系博覽會之類的活動,身為二年級生,往往都要承擔這些重責大任。某方面來說是所謂的傳承,不過除此之外,我也常常對於自己做這些事情,是否有意義而感到困惑。

大家常說,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志向或興趣。我想自己的興趣在鐵道、電腦資訊和日文,我不敢說永遠都是這樣,但至少在現階段,這些是我所選擇且喜愛的事物。可是在大學,真正要學的是要做一些「自己不太喜歡做,但似乎又要做」的事情,又或者是自己沒有太大興趣,但又不知道做了之後,是否會喜歡或深究。

舉例來說,我對跳舞實在沒興趣。對一些人來說,跳舞可以紓解壓力,但對我來說,強迫自己的身體做固定的動作,並不是我喜歡的。然而在大學的表演活動,卻往往有跳舞這一項。因此跳下來幫忙時,就會開始懷疑做這些事情的意義,又或者自己當時的決定是否正確。

也許別人也會覺得,他們也跟我一樣不是完全情願的,而且說實話,我所負責的部份大多是執行面較末端的部份,而不是決策方,所以一直抱怨,似乎只像無病呻吟。我也會好奇,會不會是自己沒耐心,把沒什麼興趣的事情做下去呢?當然,我也了解出社會之後,並非每件事情都可以稱心如意。所以這些雜務也許也算是一種經驗?

在活動中,也常思考一些奇怪的問題。例如迎新活動該如何進行?迎新活動往往是活潑的人最突出,相反地,內向的人很可能不敢開口互動。然而迎新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互相認識。假如玩遊戲的話,是否真的有效果、真的可以達到目的呢?如果不行,該如何改善,或是沒有必要存在?在思考這種問題時,常常懷疑自己是為了找藉口,還是真的想要有不同的想法呢?

這個時候就開始了解到,比起處理跟人有關的事情,讀書簡單多了。

懷疑,懷疑生活和自己,這大概是這兩個月的縮影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