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BRT:談談現況(12月上旬)

DSC 0238
台中BRT已開放搭乘4個月,即便部份工程終於完工,
系統仍稱不上完善(科博館站,14/10/10攝)
台中BRT藍線在今年7月開放搭乘後,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焦點,除了對其效益的質疑外無外乎是各種疏失。即便8月17日開放仁愛醫院外所有站位,仍可見各站趕工狀況。3個多月過去,車站硬體已算完工,媒體熱度亦退燒。然而,許多小細節與先天設計的缺陷,仍讓這條系統稱不上可靠。

距離前篇網誌已隔了近4個月,8月雖趁暑假多次搭乘BRT,但開學後回到台北就學,並無長期使用BRT通勤。本文內容除了週末回台中的觀察外,僅能參考家人搭乘的經驗,樣本的確不太充足。這點必須在文章開頭先闡明。

BRT號誌系統:專用號誌與車上設備
DSC 0292
部份路口設置BRT專用號誌(台中車站前,14/10/10攝)
即便交通局曾宣稱優先號誌在9月底測試完成,我們仍無法得知行控中心真正的運作情形。目前旅客唯一能觀察到的,僅有特定路口的專用號誌與車上設備。

專用號誌方面,我觀察到的包括秋紅谷站東行(朝富路口)與台中火車站進站、出站等處。這幾個地方似乎透過調整號誌秒差,試圖減少BRT等紅燈的時間。以朝富路口為例,其中一個時相會讓BRT先行,等開到河南路口時恰好轉為綠燈,即可直接一路開到新光/遠百站才停車。又如火車站出站,原先要依循台中車站接送區的號誌,如今有個專用號誌讓BRT先行,才讓接送區通行。
DSC 1195
BRT車上設備提供駕駛許多行車資訊(14/11/29攝)
另一方面是車上設備。BRT車上有台機器顯示前方路口、號誌狀態、建議車速與車門狀態,例如提示前方綠燈剩幾秒、紅燈還有幾秒,並建議開60km/hr等。特別的是該機有時會顯示「紅燈切斷」或「綠燈延長」,不確定與優先號誌的運作有無關聯。11月底曾稍微與司機打聽車上設備的準確度,司機認為參考速度等資訊有時準、有時不準,但他以樂觀角度認為未來會越來越完善。但是否真的會繼續改善就不得而知了。

由於無定期搭乘BRT通勤,不知與8月相比等紅燈時間是否真的減少。若單就行車時間而言,過去公車受尖離峰影響甚大,以澄清醫院至台中車站為例,早上可在20幾分鐘跑完,但下班尖峰需將近50分鐘。相較之下,BRT似乎在35分鐘上下就能跑完,相對較穩定。關於這點,父親也認為BRT的行車時間比較好掌握。

然而,BRT班距不穩、一次來好幾班仍是不可忽視的問題。11月29日下午2點半,我曾在澄清醫院站觀察BRT班距約半小時。平均來算,不到4分鐘就有一班,但實質上班距不穩定,有時連車、有時要等上10分鐘。其因除紅燈外,混合車道是更致命的問題。

不穩的班距:混合車道的先天失調
BRT連車
混合車道造成了班距的不確定性,連車狀況已成常態
(台中車站前,14/08/17攝)

DSC 0277
台中車站前交通繁忙,是難解瓶頸(14/10/10攝)
目前BRT藍線有兩處混合車道,意即沒有專用道的路段,分別是中區(原中正路段)與朝馬路橋。受制於動線規劃與原有車潮,這兩處為藍線營運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,進而影響班距可靠性。

中區問題已在上篇文章(台中BRT:試乘與施工實錄(~8/10))提及,台中車站前車流量大,BRT進站又要經過數個號誌,經常發生數班BRT車輛卡在原中正路與建國路口排隊進站的狀況。即便增設專用號誌,似乎仍無法完全解決。


另個瓶頸是朝馬陸橋(光明陸橋),相關車道配置可參考上圖。東行橋上只有兩線道,BRT專用道要等到下橋後才有。但本段車流龐大,等待朝富路口紅燈的車輛常一路回賭到橋上,不管是私用車或BRT皆動彈不得。某司機曾表示,曾有5班BRT同時卡在這個路段的經驗。父親也提到,某次搭乘時在此處等了近半小時。

西行則是車道縮減導致擁塞。上橋前快車道有3車道+1專用道,但過了朝富路後只有2車道上橋+1車道匯入平面,其中上橋與匯入平面的車道間有實體隔離,不能直接跨越。位於快車道最外側的BRT必須在朝富路口切換車道,才可成功上橋。但此處交通繁忙,除了汽車讓BRT難以切換車道外,BRT同時也會擋住其他車流。是故無論哪個方向,BRT行經此處都無法順暢通過。

以現況來說,這兩處流量大不可能增設專用道,除非採取高架等立體化方案,但經費與工程時間仍須考慮進去。
DSC 4203
車潮常一路回賭至橋上,BRT進退不得(14/08/12攝)

BRT西行上橋時必須切換車道(14/08/29攝)
車站硬體現況

DSC 1191
BRT車站現況(科博館站,14/11/29攝)
目前BRT車站看起來已蓋好,8月底工人趕工的情況已不見在。通往月台的斑馬線大多加了綠底增加辨識度,並設置行人號誌提昇安全,雖然這是本來就該做的,但能落實仍值得鼓勵。各站垃圾桶也已裝上垃圾袋,可供旅客使用了。

即便如此,車站許多設施仍未啟用。截至今天為止,售票機皆未開機、月台門除台中車站外皆未運作,動態資訊則是上週(12/2)才剛上路。與7月相比,現在已可確保旅客最基本的安全,但似乎說不上達到最初的目標。

至於被批評速度過慢的閘門,我在8月試用時發現不同站、不同卡別的速度似乎有差。上個月刷卡區加裝感應設備,不確定刷卡速度是否縮短,單就刷台灣通的經驗感覺跟公車多卡通機差不多,但若要紓解大量旅客而言仍不夠理想。(順帶一題,有人拍到閘門的作業系統是Ubuntu Linux)

至於車站側邊的廣告牆也啟用了,目前只有貼政令宣導,也許未來能考慮開放廠商刊登廣告,增加額外收入維持營運。

DSC 1175
加上綠底的斑馬線,增加辨識度(澄清醫院站,14/11/29攝)
DSC 1066
「測試」好幾個月的動態系統終於啟用了
(照片為啟用前,14/11/22攝)
DSC 1171
感應區加裝的設備,不確定效果如何
(中港新城站,14/11/28攝)
DSC 1068
廣告牆可供廠商承租,增加額外收入
(中港新城站,14/11/22攝)
待加強的引導與指標

DSC 1187
不明顯的終點標示、重複的出口編號都有改善空間
(科博館站,14/11/29攝)
我對BRT各站的導引標誌不甚滿意,既然作為交通骨幹,相關資訊不該像一般公車貼著路線圖就了事。

首先是路線動態系統,拖到12月初才上路實在太慢了。其實7月開放搭乘當天就能在台中公車動態查到BRT,反而車站一直顯示測試中。既然現在上路了,我建議除了顯示「下班車」之外,還可顯示「下下班車」,避免兩班車間距不長,旅客卻只擠前一班的狀況。

接著談出入口,目前出口編號很奇怪,由於以月台為單位計算,常發生東行月台有1號出口、西行月台也有1號出口的狀況。若外地人說「我在科博館站1號出口」,根本搞不清楚是哪個出口。建議全站用同一套編號法較理想。入口處也應以較大字體標示車行方向,而不像現在用紙條同時寫上兩個端點站。

最後是我很重視的轉乘,目前車站都張貼著週邊站牌的公車資訊,也有張貼「藍」字頭的接駁公車時刻。如果能再加上一張將BRT與重要公車路線結合的路線圖,我想是再好也不過了。而更明顯的站名標示、標註下站站名、更易讀的路線圖和票價表,這些也許非必要,但做了會讓旅客感覺更貼心吧?講句難聽的,至少表面工夫要做好吧?

DSC 1181
BRT站內公告現況。雖然資訊不少,但總覺得可以更美觀。
(澄清醫院站,14/11/29攝)

台中港路路況

DSC 0225
朝馬-文心路口的車流仍然很大(14/10/10攝)
由於很少使用汽機車行經台中港路,這個部份我不敢下定論,僅就觀察到的狀況來談。

由澄清醫院往東而言,朝馬-文心路口仍是大瓶頸,沿途的客運站、兩間百貨公司、市政府,都讓這裡的車潮難以紓解。文心路口至忠明路口似乎順一點。過了忠明路口因快車道減少,車子又會多起來,離峰可能還好,尖峰時會在廣三Sogo附近塞住。到了茄苳腳一帶慢車道狹窄,若汽車駛入的確會造成機慢車心理壓力。最後中區不用說,就是前面的問題。 BRT通車後私家車行駛時間增加或減少?我手邊沒有相關數據。

11月29日下午3點,我騎著ibike從新光三越沿著台中港路到台中車站,再騎往台中孔廟還車。就主觀而言,我覺得慢車道的公車比5年前少,這也許跟BRT通車後路線整合有關,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增加了,也怪不得機車族不滿意。

BRT的未來

DSC 1164
(秋紅谷站,14/11/28攝)
直轄市長選舉結果出爐,林佳龍將接替推動BRT的胡志強成為新任台中市長,BRT未來該怎麼走令人好奇。林佳龍曾在「市長,給問嗎?」提到上任後會先針對BRT藍線體檢,再決定如何處理。另外,他也提到有可能開放市區公車行駛BRT專用道,減少慢車道公車。

若未來真的開放市公車行駛BRT專用道,應有相關配套再進行。即便營運彈性本來就是BRT的特色,但市公車是否影響BRT班距,或發生BRT和市公車排隊進站的狀況仍需評估(雖然BRT現在就會連班了,但我怕加入市公車後會雪上加霜)。若市公車在BRT段接受BRT行控中心調度,也許是比較好的作法?票務方面,我想車外收費仍是較理想的作法。尤其台中以里程計費,上下車刷卡常耗費許多時間。若市公車駛入BRT站,希望也能在月台閘門支付車資。

老實說我認為BRT雖然不夠好,但確實提供了比舊有公車更好的服務品質。直接拆除也許能讓更多汽機車駛入台中港路,但不能改善大眾運輸。若可以的話,還是希望能以改善BRT為優先考量。降級為一般公車專用道也是個選擇,優點是減少慢車道公車,缺點是專用道的路線更複雜,可能增加BRT行駛時間與影響班距。

至於最近引發討論的輕軌(LRT),由於LRT造價較高,比較難像BRT一次蓋好幾條(雖然台中多線齊發也還沒成真)。但若BRT採取高架興建,其實也稱不上多便宜。在經費、興建時間與運量間取得平衡,仍有待新市府評估。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「新世代觀點:BRT真是台灣大眾運輸的出路?-風傳媒」一文,作者認為LRT雖一開始造價較高,但就長遠來看成本不會比BRT貴,也保有許多彈性。

胡志強任內推動高潛力公車、TTJ公車與8公里免費,都可看出其為提昇大眾運輸使用率的嘗試,這點是不可磨滅的。但另外一方面,他的確做得不夠,例如BRT配套與公車路網等。希望林佳龍上任後,可讓台中大眾運輸更上一層樓。

DSC 1189
(科博館站,14/11/29攝)

留言

  1. 禁止一人汽車,中港路就不會塞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培養大眾運輸人口是當要之務
    私人載具的使用成本低廉以及觀念是否尊重公共運輸至為關鍵
    BRT在中區難境就看下任有沒有解方 全民公測希望別再有
    平面LRT在路幅小的中清路為一種災難 (途徑國一大雅 台74中清)
    水湳經貿園區會是橘線MRT開頭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