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事化的「團體生活」 未必適用於生活

台灣男性必須服兵役,無論常備役或替代役的新訓管理多循軍事化管理,強調集體行動、動作一致且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。這種與日常截然不同的體驗,常被認為是學習「團體活動」的象徵。然而,是否真的是這樣?

在替代役基礎訓練的16天中,我思考著這個問題。當然替代役與國軍常備役要求不同,甚至替代役各中隊風格亦有差異,本文僅討論個人主觀感受。

以效率降低出錯機會
以吃飯為例,一般只要放好東西、拿出椅子,接著坐下來直接吃就好,但在軍事化管理並非如此。

首先,指揮者會說「置物」,放好後手不能離開,待指揮者喊「好」才能立正。拿椅子也是同理。接著「就位」只是走到定位,「坐下」口令才能坐。此時別急著拿餐具,必須先將餐盤切齊、確認沒問題,指揮者喊「開動」才能吃。

冗長動作似乎沒意義,但我的朋友認為這是避免上百人同時用餐時,發生打翻飯菜等不好收拾的窘境。聽起來其實頗有道理。

又或者有人出公差、其他人在教室內已經沒事做,仍要等所有人到齊才能一起洗澡。結果在教室很閒,洗澡時卻非常緊湊。這種時間分配在日常實在不多見,但我猜這是方便人員控管,避免難以掌握人數。

由以上兩個例子可看出,軍事化管理未必是最有效率的選擇,但面對上百人的團體,這種方法的確能減少錯誤、方便管理,並不能完全否定。

但出了社會,這種生活真的適用嗎?

消除一切差異是雙面刃
新訓時頭髮必須剪短、穿著統一服裝,將所有人差異性降到最低。人們常說,這代表團體中每個人平等,不會比來比去,也更能專心在團體事務上。我無法否認,面對上百人的團體時這個方法似乎成立。

相對的,現實社會中人們身份地位常有差異,要如何在各種獨立個體間尋求平衡,正是人生必修課題。但這正是矛盾點,主張軍事化訓練學習「團體生活」的同時,要如何在「沒有個體差異」的情境中學習「個體差異極大」的團體生活呢?

如果你是資本主義信奉者,認為個人努力決定成就,相信會同意因努力不同而有富有與貧困之差異。但當如此宣稱時,等於承認了這個世界必定產生個體差異,如果此時在強調軍事化的團體生活,也許是自我矛盾。

而站在社會多元性看來,我們必須接納不同民族、語言與習慣,同樣也不可能寄望透過軍事化管理控制人們。

再次重申,我的意思並非軍隊應取消髮禁和統一服裝,只是要闡述這種消弭個體差異的模式在現實社會不適用。我們無法、也不該消除現實社會的個人差異。

團體利益=誰的利益?
有人可能認為,這種律令事項是為維護「團體利益」,就如第一節提到的避免出錯。

那麼團體利益為何?這可能是經濟利益或信念。人們在運動賽事時為國家代表隊加油,希望爭取集體榮譽、發生災難時共體時艱,將物資集中給需要的人,也許都算是體現。

但如果這個團體利益是由特定領袖決定?

回顧歷史,有些領袖主張維護民族或團體利益,而限制民眾自由與行動。但這些決定未必對大眾有利,反而流為領袖獨裁。這種情況下我們似乎難以主張是團體利益,而是個人利益。我認為這是軍事化管理的潛在危險。

團體生活難以撼動的階層
軍事化管理中,即便有各種律定事項,下層無條件接受上層命令是十分常見的。很多人將這點套用在各種企業,老闆交辦的事就是要做好,不能有理由。若只要不合自己意思就離開,無法成就任何事業。

不可否認,這點的確與日常生活有雷同之處,員工想改變老闆不適宜的制度,就必須自己爬上高位。這是不健康的社會現實,新員工就算業務不成熟,可能反而有機會看見老鳥忽略的點,並提出新點子。以現況來說,即便姑且接受這個體制,也不該視為理所當然。否則老鳥固守舊思想、新手無法出頭,可能無法跟上變化萬千的時代。

這是團體生活,但只是其中一種
總結以上論點,軍事化的確方便管理人數眾多的團體,其減少出錯之優點也無法否認。 但以當兵作為學習團體生活的手段,似乎難以成立。軍事化管理與一般日常生活相差甚多,若要學習日常團體生活,仍必須走入社會才行。當兵學到的團體生活,只是冰山一角。

-----
以上是腳痛時慢行3000公尺時想到的內容(默)

留言

  1. 那只是一個誇張化的團體生活,在工作數年後回頭想想,這樣誇張化的團體生活,的確也慣性的理解了真實環境中“領袖獨裁”的工作環境!為了生活工作,亦或是為了工作活動,都將面對強度不同的“服從”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