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-我沒讀好的國文

故事的開端,其實跟主題沒有太大的關係,不過學長的一句話,讓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

最近上日文時,有一篇的主題是「比喻」,因此閱讀的文章裡面有一題
「目は心の窓」とは、どんな意味ですか。

(「眼睛是靈魂之窗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)
本來以為是有了眼睛,才能看到外在的景色,然而解答卻是「透過眼睛,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」。正當對中文和日文的解釋不同感到困惑時,才知道中文的意思跟日文一樣,只是我過去都搞錯了。

「果然外文差的理由都是國文底子太差」,看到學長這番話,除了感嘆這真是一針見血外,也開始回憶自己過去是如何學習國文的?

說到這裡,我又想起中學時期,有一些數學題目解不出來,原因不是不會計算,而是題目看不懂、不知道問題的重點。從種種的經驗中可以了解到,閱讀能力影響的不只有國文成績,還包括了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習。

所以結論是不是國文的學習很重要,所以我們應該將孩子送到國文補習班、買本「搶救國文」來拯救一番?不,我的答案恰好相反。

先來談談我過去的閱讀經驗,以及讀國文的方式好了。國小的時候,大多是一些基本的國字和文章的閱讀,因此大多靠著寫參考書、習字帖應該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成績了。然而跟其他小孩的不同之處,在於我沒有閱讀小說的習慣。看最多的課外書,大概是過期多年的小牛頓雜誌、介紹鐵路的書籍等等。但是就長篇文章的閱讀經驗來說,是不足的。

國中時除了課本以外,老師也會不定期提供不同的文章給我們閱讀。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地,莫過於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,例如三國演義等等,對許多人來說是再熟悉也不過的,但對國小幾乎沒看這類故事的我來說,是陌生的「新東西」。在如此情況下,身為國中生的我仍鮮少至圖書館借書,取而代之的則是看教科書、寫參考書,寫完之後就來玩玩電腦軟體(請見本網誌2007年以前的文章)。

至於基測時如何準備國學常識呢?我當時的作法是看參考書。這種國文參考書就是那麼神奇,一本比字典還薄的書,可以一口氣網羅錯別字、外來語、修辭學、常用語詞、書信等等,幾乎可比作哆啦A夢的四次元百寶袋。在努力不懈拚命背誦以及做習題之後,我上了高中。

到了高中,由於幾乎延續國中的方法,因此陷入了即使讀了課本,一樣很難得高分的窘境。因為高中的國文考試不只著重於教科書,而是測驗個人的國文能力。而且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甚至連參考書的懶得看了。結果可想而知,在期中、期末考中,我最怕不及格的科目之一就是國文,同時也是成績與班上平均相差最大的一科。

現在我是個大學生,當時硬背的國學常識已經忘得差不多;許多詞語因為不常用,因此到真正需要的時候也想不到;寫作文時,仍然是一貫的嘴炮風格,但對於抒情文或是較多鋪陳的文章,就比較不擅長了。

從這幾段看下來,可以看出我在國文的學習上,其實並不算用心,因此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,也會擔心說服力是否不足?不過看完之後,請您思考「您對於您的孩子,甚至您自己是不是也用同樣的方式來學習國文呢?」

如果沒有背這些國學常識,我在過去的幾次考試中,也無法拿到較高的成績,這是事實。然而國學常識考過可能就忘了,但假如透過閱讀文章提昇理解力,這種能力是長久的。

類似的道理也許大家也聽過,在學習英文時,增加字彙量最快的方式是背單字,然而真正提昇英文能力的,則是閱讀英文文章。背單字是有效的,但閱讀文章的印象相較之下會更深刻。當然母語和外語在學習上多少有些差別,不過我想在這部份是相同的。又例如有些詞彙,由於常常出現在文章中,不知不覺就會學起來了,我想這些經驗都可以印證。

因此現在許多搶救國文能力的方法,我認為是治標而不治本,就好像感冒雖然可以透過吃藥減緩症狀,但不能痊癒。語言是活的、是拿來用的,最好地方法就是實際去閱讀。與其花錢或時間去背那些容易忘的東西,拿本小說來讀,是不是更有效果呢?

也許我拿不出閱讀文章之後,可以增加語文能力的證據。但我可以舉出不這樣做的話,語文能力低落的例子:那就是我。

......不過如果您是剩下不到1年就要參加大考了,那可能還是要讀一下這類的東西來臨時抱佛腳,取得比較好的分數了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