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膨脹的台灣媒體

最近台灣的新聞台,幾乎都針對某件刑事案件進行專題報導。報導的內容,除了事件發生的經過外,包含嫌犯的相關介紹、過去的發言都一併介紹,也由於嫌犯之一是演藝人士,因此格外受到矚目。

當然,在台灣有所謂的新聞自由,基本上針對這件事進行報導,也沒什麼不對,但我很好奇,報導是否過度了?

首先要說的是,我一直一來對台灣新聞沒有太大好感,從我過去在網路上的發言就可以看出,因此我的想法,說不定多少帶有先入主的色彩。其實要抵制不喜歡的新聞,大可拒看,只是這幾天吃晚餐時,仍是看著新聞報導,老實說也算是自我矛盾吧......

針對這個事件,幾乎每個頻道都在各節新聞中,花了近20分鐘報導。報導的內容,無外乎是行車記錄器畫面、過去在綜藝節目的發言、「名嘴」的評論和網友的想法。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新聞學知識,只是我認為,新聞台最重要的,是將現有的事實向民眾陳述,而不是作為調查的主體,更不是當作娛樂節目。

總觀這次的報導方式,同樣的畫面以及觀念,例如嫌犯操守多麼不良等,在新聞中不斷重複強調。我認為這些可以報導,但實在沒必要花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報導,我不知道這是單純的陳述事實,還是單純重複播放他們認為觀眾喜歡看的內容?放眼國際新聞,其實不是沒東西可以報,只是他們沒報導而已。

的確,媒體身為第四權的一部分,可以質疑司法機關辦案不利,並對其提出批判,但不應當是偵查的主體。新聞媒體搶新聞的同時,是否可以保證資料的正確性?這是我所懷疑的。例如今年初發生在境外的兇殺案,台灣媒體也同以大篇幅報導,然而卻發生了同一個嫌犯,一下說已抓到、一下說不是兇手,最後又確定是嫌犯。吊詭的是,在當地的媒體根本沒有這些消息,頂多只有「調查中、此人可能與兇案有關」之類的訊息。當然,這兩個事件性質不太一樣,但我想台灣媒體在報導和採訪時,應該看清自己的角色,更要對報導內容負責。

然而昨天某家媒體的舉動,已經觸及了我的忍耐限度......政論節目居然可以直接讓嫌犯當作來賓!實際內容我沒有看,只有看到相關的新聞消息,在Twitter和Plurk也有人提及。為何我認為這個舉動很可惡?在一般的新聞內容中,到處採訪目擊者、收集舊有影帶就算了,至少這是從各方來源拼湊事件的狀況。這次居然是透過訪談,直接與嫌犯對話,打算「問出事件真相」 ,然而在當天,已經有檢方準備起訴的消息傳出,而這個節目,卻直接打算自己審問。

我前面說過了,媒體可以將手邊的事實公佈,但不應該是偵查的主體。然而在節目中直接問話,給人的感覺,就像是對法官或檢察官訊問的樣子,套句話來說,這已經是「未審先判」。而且,這並非正式的訊問場合,他們沒辦法保證,嫌犯是否會吐實、影響觀眾的想法,甚至對判決造成影響?即使我們都知道,他們罪行重大,但在法治國家,最後的判決是交給法院,而不是攝影棚。

接著這一段,是我在網路上看來的,因此真實性未知。據說在政論節目上,嫌犯的口譯其實是他的友人,而非專業的翻譯。該節目希望挖掘真相,卻又沒請專業的翻譯,只怕這樣會發生誤會。據說口譯將「清醒」翻譯成「起きている(醒著)」,嫌犯聽了之後,愣了一下。如果上述內容屬實,更讓人對訪談的品質感到懷疑。

我想,在台灣對於新聞現況感到不耐煩的人,也許也不少,只是這樣的狀況,短期內也很難改變吧!

留言

  1. 修法..

    除非修法

    讓電視台有退場機制

    十幾年前定的有線電視法過時了

    太多垃圾電視台 一個小小台灣島

    竟有一百多台電視台

    日本地上波+BS衛星(了不起加CS)

    不超過30台 少而精

    一塊廣告大餅就這麼大

    一百多個來分 當然品質越來越低落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