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了Hitachi Deskstar 7K1000.D

雖然說是開箱文,不過也已經買了快1個月了。這顆硬碟是日立的7K1000.D 1TB,型號是HDS721010DLE630。特色是採用了單碟1TB碟片,一想到裡面只有一塊碟片在旋轉,感覺挺有趣的。

組了新電腦之後,本來就有添購硬碟的計畫,不過並沒有立即性的需求。會這麼快買,主要是發生了一點問題。好不容易將作業環境轉移到桌機,打算半夜處理安裝時未掛載的分割區時,發現了資料碟WD 10EALS的S.M.A.R.T.(硬碟自我檢測)呈現錯誤,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數值為10 sectors,自我檢測也沒通過。雖然根據網路資料,這個項目代表可能為壞軌,並非確定已壞,也還沒有remap到備用磁區,但為了保險起見,當天中午馬上衝去台中NOVA附近的某店買硬碟備份。而這一天,恰好是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接近台灣的日子,幸好等到我回到家之後,台中才開始暴雨。

在考量價格和保固期後,決定試試看Hitachi的硬碟。雖然Hitachi的硬碟部門已被WD併購,但這個牌子暫時還不會從市場上消失。即使近來硬碟是否故障,主要是碰運氣,不過當時Seagate都是一年保的版本,感覺太短。WD的綠標則不在考慮範圍內。最後這顆硬碟以新台幣2550元的價格購入,跟去年泰國水患前相比還是偏高,不過至少跟2年前買10EALS的價位差不多了。

展基代理,外盒感覺有點簡陋(笑)
商標的部份已經變更為
「HGST - a Western Digital company」
紙盒和防靜電套
店員為了貼保固貼紙
把防靜電套割得很微妙......
硬碟背面和電路板
裝入電腦,並快速跑過硬碟檢查後,就開始備份資料了。在過去,我將硬碟分成多個分割區,本來的用途是分類資料,然而劃分過細,導致影片和照片的分割區不夠,音樂的卻剩餘過多的問題。因此這次決定不分割,直接格式化後整顆掛載到/home,系統的部份就交給系統碟。

雖然這顆硬碟標榜SATA 3,不過我想在傳統硬碟上跟使用SATA 2的差異應該不大,因此還是接到SATA 2接頭。

上圖是我在格式化前,用gnome-disk-utility測出來的速度(底下的Mb/s應該修正為MB/s)。讓我驚訝的是傳統硬碟的最高速,一樣可以跑到200MB/s。而平均速度大約是164MB/s。不知道是硬體或測試軟體的差異,在我的電腦上測出來的速度,似乎比他人的快一些。

溫度方面,根據S.M.A.R.T.資訊,大約是攝氏37-40度左右,反而略低於另外兩顆WD硬碟。不過裝了之後,感覺噪音稍微變大了。我已經確認硬碟螺絲有鎖緊,因此不確定是機殼共振、硬碟本身噪音較大,還是我拿到瑕疵品(誤)。但其實聲音不算太誇張,目前用起來也很正常。

至於那顆有問題的WD 10EALS,透過badblocks檢查,有問題的磁區似乎集中於第一分割區(sdc1),因此我在備份完成後將sdc1重新格式化。很神奇地,S.M.A.R.T.上的錯誤消失了,也沒有remap到備用磁區。可以說是很莫名其妙地恢復正常,而且用到現在快一個月都OK。目前暫時沒有計畫RMA,打算先當作放雜物和備份碟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