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底70公尺的土撥鼠車站,出站走過漫長的階梯,正是土合駅的正字標記。
土合駅是群馬県最北車站,穿過隧道即是有雪國之稱的新潟。列車為翻越三国山脈,除了螺旋爬坡,全長9702m的清水隧道更是當時日本最長隧道。諾貝爾文學獎作品「雪国」提到的隧道,正是土合駅北方這座。
土合在1931年啟用,是座供列車交會的信号場(號誌站),1936年才正式升格為駅(車站)。1967年上越線雙線化時,下行線改走全長13500m、坡度較緩的新清水隧道,原有鐵路則供上行線行駛。
由於新清水隧道在土合駅附近距離地表約70公尺,當時直接在隧道內設站,並蓋了462階樓梯連結地表,這正是土合駅最為人津津樂道之事。
造訪土合駅:時刻
土合駅一天只有7往返,同方向班距最長可達4小時。
但若搭乘往水上的1724M於08:38抵達,再搭往越後湯沢・長岡方向的1731M於09:56離開,在土合駅的停留時間僅1小時18分,有時間慢慢拍照也不至於等太久,算是頗有效率的行程。缺點是486階樓梯是下坡,沒有挑戰樂趣(某方面來說反而是優點?)
上行線:地表月台
往水上、高崎方向的上行線月台在地表,乍看之下與一般車站沒兩樣。陽光照射在早晨的雨滴,讓一旁樹叢與線路顯得晶瑩光亮。
目前這裡有一條正線、一條側線,原本月台旁還有條待避線,但已廢止,芒草在一旁隨秋風搖曳。車站旁可見土石流檢測儀器,避免土石流影響行車安全。
到了這座知名小站,趕緊自拍一下,順便傳個動態,就像玩遊戲解鎖成就一樣。
月台候車室長著蜘蛛網,一旁的出口乍看之下是山間的避難小屋。抬頭向上仰望,只有山巒和藍天,真有種荒郊野外的感覺。
站房:三角形
土合駅站房主體為四方形,正中央的三角形挑高,感覺就像是座山一樣。牆面採玻璃帷幕,自然採光沒問題。車站廣場是碎石地,由此看來更像避難小屋了(笑)。
但土合駅一直都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。要攀登附近的谷川岳,這是最近車站。即便上越新幹線與公路發達,本站旅客大幅減少後,仍有人開車到本站休息與準備再登山。因此車站內部有不少登山告示、地圖與緊急危難的處置宣導。
但因部分登山客違規在站內休息室野炊,JR東日本認定危害車站安全,在2016年4月關閉休息室。2014年造訪時尚未關閉,印象中裡面的確有不少山友裝備,所以不好意思拍照。
本來的售票口旁有訪客留言本,我在上面寫上「台湾から来ました」。接著往旁邊一看,居然有張2GB的Sandisk Extreme SD記憶卡,對照相機內32GB的記憶卡,真是時代眼淚啊。
1985年土合駅改為無人站,並於1990年代正式停派站員。順手拿張「乗車駅証明書」作為旅程紀念。
深入地底的鼴鼠通道
進入剪票口後是條陰暗的橫向走廊,光線由窗間漏進來。右轉是往越後湯沢的上行月台,左轉則是向地底無盡延伸的樓梯。
往新清水隧道內的下行月台,首先要經過二段共24階樓梯,跨越站前的国道291号與湯桧曽川後,鑽入山中一路向下462階才能抵達。
跨越湯桧曽川的通道風景極佳,窗框外的山川猶如動態風景畫一格格呈現眼前。其他遊客跟我一樣忍不住停下來拍照。這裡滿涼的,暑假應該蠻適合避暑。除一旁有水流和樹蔭,隧道入口在旁也是原因。
雖說理論上越深入地底,坑內溫度越高,但新清水隧道終究有考量通風,無論是土合駅的超長樓梯或月台上,幾乎吹著微微涼風。
終於要挑戰階梯了,雖然我從上慢慢往下走,其實不太費力,比起由月台往上走好多了。邊走邊拍想呈現一直延伸的感覺,卻很難抓角度。若是單純往下拍,乍看之下只是普通的隧道,相較之下還是向上拍比較能感受到坡度。
隧道內清涼陰暗,階梯一旁據說是預留電扶梯的空間,但現在成了泉水流通的斜面。光線還OK,走起來並不可怕,只是會覺得好深好長啊。階梯旁有標記階數,看著它有462、400、300、200、150…...終於走到月台層。
月台上立著說明牌,稱呼本站為「日本一のモグラ駅(日本第一的鼴鼠車站)」,因為鑽入地底深處,很容易聯想到挖地洞的鼴鼠。
上行月台:結束土合駅之旅
隧道內的上行月台原有待避線與通過線各一條,如今僅保留通過線,並在原待避線上蓋新月台。但新舊月台間有縫隙而非合而為一,導致新月台過於狹窄,不清楚當時為何改成這樣。
蓋在山岳隧道內的車站並不只有土合,隔壁的湯檜曽駅、ほくほく線的美佐島駅都是,但挖得最深的就是土合駅了。
幾分鐘後,115系電車滑入月台,上面滿滿地乘客都在此下車,不知是否為學校戶外教學?這列115系正是我來土合搭乘的N-24編成,這次是往新潟的回頭車。上車離開本站,結束這個特色車站的巡禮。
==
也許是中間都是三角形的關係,台鐵於今年啟用的三姓橋站房,讓我聯想到土合駅。但三姓橋的三角形並非玻璃,採光不如土合駅那麼好。
Day 8(09/07)搭乘上越新幹線至越後湯沢,轉乘115系普通電車後來到這座知名小站:土合駅。
行程:
上越新幹線・上越線乘車
土合駅巡禮
ほくほく線内特急はくたか攝影
(信濃川、まつだい、くびき)
特急はくたか+新幹線Maxとき接駁乘車
更多照片:
Flickr相簿「2014日本縱貫之旅-Day 8: Part 1 土合駅」
Flickr相簿「2014日本縱貫之旅-Day 8: Part 2 ほくほく線」
總集篇:
2014日本縱貫之旅:前言與規劃心得
2014日本縱貫之旅:文章總覽
土合駅是群馬県最北車站,穿過隧道即是有雪國之稱的新潟。列車為翻越三国山脈,除了螺旋爬坡,全長9702m的清水隧道更是當時日本最長隧道。諾貝爾文學獎作品「雪国」提到的隧道,正是土合駅北方這座。
土合在1931年啟用,是座供列車交會的信号場(號誌站),1936年才正式升格為駅(車站)。1967年上越線雙線化時,下行線改走全長13500m、坡度較緩的新清水隧道,原有鐵路則供上行線行駛。
由於新清水隧道在土合駅附近距離地表約70公尺,當時直接在隧道內設站,並蓋了462階樓梯連結地表,這正是土合駅最為人津津樂道之事。
造訪土合駅:時刻
土合駅一天只有7往返,同方向班距最長可達4小時。
但若搭乘往水上的1724M於08:38抵達,再搭往越後湯沢・長岡方向的1731M於09:56離開,在土合駅的停留時間僅1小時18分,有時間慢慢拍照也不至於等太久,算是頗有效率的行程。缺點是486階樓梯是下坡,沒有挑戰樂趣(某方面來說反而是優點?)
上行線:地表月台
往水上、高崎方向的上行線月台在地表,乍看之下與一般車站沒兩樣。陽光照射在早晨的雨滴,讓一旁樹叢與線路顯得晶瑩光亮。
目前這裡有一條正線、一條側線,原本月台旁還有條待避線,但已廢止,芒草在一旁隨秋風搖曳。車站旁可見土石流檢測儀器,避免土石流影響行車安全。
到了這座知名小站,趕緊自拍一下,順便傳個動態,就像玩遊戲解鎖成就一樣。
月台候車室長著蜘蛛網,一旁的出口乍看之下是山間的避難小屋。抬頭向上仰望,只有山巒和藍天,真有種荒郊野外的感覺。
站房:三角形
土合駅站房主體為四方形,正中央的三角形挑高,感覺就像是座山一樣。牆面採玻璃帷幕,自然採光沒問題。車站廣場是碎石地,由此看來更像避難小屋了(笑)。
但土合駅一直都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。要攀登附近的谷川岳,這是最近車站。即便上越新幹線與公路發達,本站旅客大幅減少後,仍有人開車到本站休息與準備再登山。因此車站內部有不少登山告示、地圖與緊急危難的處置宣導。
但因部分登山客違規在站內休息室野炊,JR東日本認定危害車站安全,在2016年4月關閉休息室。2014年造訪時尚未關閉,印象中裡面的確有不少山友裝備,所以不好意思拍照。
本來的售票口旁有訪客留言本,我在上面寫上「台湾から来ました」。接著往旁邊一看,居然有張2GB的Sandisk Extreme SD記憶卡,對照相機內32GB的記憶卡,真是時代眼淚啊。
1985年土合駅改為無人站,並於1990年代正式停派站員。順手拿張「乗車駅証明書」作為旅程紀念。
深入地底的鼴鼠通道
進入剪票口後是條陰暗的橫向走廊,光線由窗間漏進來。右轉是往越後湯沢的上行月台,左轉則是向地底無盡延伸的樓梯。
往新清水隧道內的下行月台,首先要經過二段共24階樓梯,跨越站前的国道291号與湯桧曽川後,鑽入山中一路向下462階才能抵達。
跨越湯桧曽川的通道風景極佳,窗框外的山川猶如動態風景畫一格格呈現眼前。其他遊客跟我一樣忍不住停下來拍照。這裡滿涼的,暑假應該蠻適合避暑。除一旁有水流和樹蔭,隧道入口在旁也是原因。
雖說理論上越深入地底,坑內溫度越高,但新清水隧道終究有考量通風,無論是土合駅的超長樓梯或月台上,幾乎吹著微微涼風。
終於要挑戰階梯了,雖然我從上慢慢往下走,其實不太費力,比起由月台往上走好多了。邊走邊拍想呈現一直延伸的感覺,卻很難抓角度。若是單純往下拍,乍看之下只是普通的隧道,相較之下還是向上拍比較能感受到坡度。
隧道內清涼陰暗,階梯一旁據說是預留電扶梯的空間,但現在成了泉水流通的斜面。光線還OK,走起來並不可怕,只是會覺得好深好長啊。階梯旁有標記階數,看著它有462、400、300、200、150…...終於走到月台層。
月台上立著說明牌,稱呼本站為「日本一のモグラ駅(日本第一的鼴鼠車站)」,因為鑽入地底深處,很容易聯想到挖地洞的鼴鼠。
上行月台:結束土合駅之旅
隧道內的上行月台原有待避線與通過線各一條,如今僅保留通過線,並在原待避線上蓋新月台。但新舊月台間有縫隙而非合而為一,導致新月台過於狹窄,不清楚當時為何改成這樣。
蓋在山岳隧道內的車站並不只有土合,隔壁的湯檜曽駅、ほくほく線的美佐島駅都是,但挖得最深的就是土合駅了。
幾分鐘後,115系電車滑入月台,上面滿滿地乘客都在此下車,不知是否為學校戶外教學?這列115系正是我來土合搭乘的N-24編成,這次是往新潟的回頭車。上車離開本站,結束這個特色車站的巡禮。
==
也許是中間都是三角形的關係,台鐵於今年啟用的三姓橋站房,讓我聯想到土合駅。但三姓橋的三角形並非玻璃,採光不如土合駅那麼好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