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X-青春行經漢江河畔(京義中央線 玉水-鷹峰) |
上週初次前往韓國,就是為了體驗與日本和台灣不同的鐵道系統。位處東亞的半島國家,鐵路系統偏向大陸國家,卻又有鄰國日本的要素。之前看到日本同好的遊記,一直想一探究竟,這次終於成行。
日本鐵道元素:由「外地」到合作
韓國鐵道史可追溯至大韓帝國,但到了日本時期才大幅擴張路網。對當時的日本而言,朝鮮半島是進出歐亞大陸的橋樑,急需增強運輸能力。但對韓國人而言,這是段被外族掠奪的歷史。到了戰後,經過多次路線改良,大體上仍是當年的路網,也有少數車站保存至今。
後來兩國走向合作,首都圈電鐵1號線就是在合作下誕生。地下鐵直通韓國鐵道(Korail)京元線與京釜線,並將傳統鐵路與通勤電車的軌道分離,以日本來說就是列車線、電車線的緩急分離。也引進了不少日本電車,或採用日本製造的變頻器等零件,處處都有日本的影子。
![]() |
日本時代的蒸汽機車保存於韓國鐵道博物館 |
![]() |
中間複線行駛京釜線中長程列車、兩側則行駛首都圈電鐵1號線 |
連結歐亞大陸:酷似歐陸國家的系統
在韓戰之前,韓國的鐵路系統與歐亞大陸連結,同樣採用標準軌與較矮的月台。除了各城市的電鐵系統,Korail多採取信用乘車制度,跟歐洲一樣不設置剪票口,旅客可自由進出月台。高速鐵路也跟歐洲一樣,直接與既有鐵路系統連結,而不像台灣或日本壁壘分明。
列車也引進不少歐洲技術,從電力機車到引進法國高鐵TGV技術,與Alstom合作無間。
![]() |
基於TGV的初代KTX(左)與韓國自行研發的KTX-山川(右) |
![]() |
傳統鐵路的無窮花號與KTX高鐵列車同時停靠首爾站 |
美國柴頭大家族:他鄉見故知
對台灣鐵路迷來說,最熟悉的莫過於源自美國GM-EMD的柴電機車了。GM-EMD正是台鐵R20~R180・190的製造商,因此韓國這批柴頭除了軌距與塗裝,外型幾乎跟台鐵一模一樣。牽引無窮花號奔馳非電氣化路線,讓人回想往日的台鐵台東線。日本同好則常以「アメロコ」,也就是American Locomotive來稱呼。
行經非電氣化區間的無窮花號(長項線 青所-周浦) |
走向鐵道輸出國:韓國特色車輛
韓國政府常扶持本地企業,軌道車輛也不例外。過去台鐵自韓國引進的PP自強號,品質不佳故障連連仍記憶猶新。但在這幾年「練功」之後,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。在韓國國內,從KTX高鐵列車到地下鐵,也幾乎都是國產列車。在韓國搭乘電車,不妨看看跟外銷台灣的EMU900有什麼異同吧。
行駛首爾地下鐵2號線的2000系電車,製造商與EMU900同為現代樂鐵 |
甫萌芽的鐵道趣味
即便韓國鐵道工業蓬勃發展,鐵道趣味卻因政治因素並不興盛。韓國與台灣一樣,冷戰體制下長期處於軍事統治,將鐵路視為軍事設施禁止拍照。20世紀末兩國走向民主化,台灣鐵道趣味快速發展,就算不是鐵路迷,多少也對鐵路旅遊、便當或小週邊有興趣。
但在韓國,鐵道攝影至今仍是灰色地帶、標準不一。這趟旅程不只一次被告知禁止攝影,不僅是傳統鐵道,高架的地下鐵與輕電鐵一樣可能遇到。即便是模型派,韓國的鐵道模型稀少昂貴不易入手。比較容易享受的,大概是乘車派吧!畢竟韓國鐵道票價低廉。
今年Korail、SRT、首爾交通公社、釜山交通公社合作,在首爾與釜山開設鐵道週邊店。雖然規模不大,這已經是韓國首間跨業者的週邊專賣店。看著店內成列的鑰匙圈、紙膠帶與提袋,似乎可看出鐵道趣味慢慢萌芽,就像是20幾年前的台灣。只要兩韓局勢沒有太大變化,應該會慢慢發展起來吧!
耶!終於更新了!
回覆刪除